经典再读19 | 中银胶囊大厦:东京“宇宙飞船” – 有方
中银胶囊大厦是位于日本东京银座区的集合住宅。作为日本“新陈代谢派”建筑最为知名的代表作,它显示了超前的未来主义风格和科幻小说般的构思:总计140个胶囊堆叠在一起,以不同的角度绕着中心核旋转,总共有14层楼高。每一个单元仅靠四枚高张力螺钉安装在混凝土中心核结构上,这使得单元们可以被替换。每一个胶囊尺寸为4x2.5米,给一个人提供了足够舒适居住的空间。
黑川纪章是日本战后一代建筑师中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20世纪60年代,他开始对现代主义建筑的改进做探索性创作,胶囊大厦就是其中最典型的范例。设计灵感来自他在前苏联时看到的宇宙飞船,公寓大楼的样式使建筑空间得到最大化的利用,适应银座寸土寸金的特点。充满幻想色彩的建筑实践引起了极大反响,为他带来国际声誉。
黑川与运输集装箱生产厂家合作,大量采用在工厂预制建筑部件并在现场组建的方法,所有的家具和设备都单元化,收纳在居住舱体内。作为服务中核的双塔内设有电梯、机械设备和楼梯等。开有圆窗洞的舱体单元被黑川称为居住者的“鸟巢箱”。舱体单元构成上的穿插组合,被认为是对日本传统木构建筑表现的追求。
“新陈代谢派”运动(Metabolism Movement)
1960年5月在东京召开了有26个国家的设计师参加的世界建筑师大会,为之后日本建筑走向世界提供了契机。大会期间,以青年建筑师为中心,成立了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极大反响的 “新陈代谢派”,成员有建筑评论家川添登、建筑师菊竹清训、黑川纪章、大高正人、槙文彦等。
在新陈代谢理念的背后,是川添登强烈地预感到大众消费社会到来之后,作为永恒象征的神殿式“建筑”将不复存在,“建筑的灭亡”不可避免。换言之,“新陈代谢派”主张应该在城市和建筑中引进成长、变化、代谢、过程、流动性等时间因素,明确各个因素的周期,在周期长的因素上,装置可动的、周期短的因素,强调持续地一步一步地对已过时的部分加以改造,形成一种周期性的循环。如菊竹清训提出的“海上城市”“塔状城市”“海洋城市”,黑川纪章提出的“空间城市”“农村城市”,槙文彦、大高正人的“新宿副都心计划”“人工土地计划”“形式组群论”等等,甄别出变化的与不变的,主要结构与次要结构,根据耐用年限更换空间和设备。
同时,“新陈代谢派”试图超越现代主义建筑静止的功能主义的“机器”观,强调应借助于生物学或通过模拟生物的生长、变化来解释建筑,与西方自古以来参照人体、并以人体比例为基准把握建筑不同,他们独创性地将建筑与生物机能的变换联系到了一起,这恐怕与东方传统的木构建筑体系,尤其是日本伊势神社式年迁宫的造替制度有着某种亲缘关系。
与20世纪欧美先锋派仅仅停留在图纸上的梦想不同,“新陈代谢派”借着日本经济高速成长的东风, 一个接一个地把梦想照进了现实。尤其是在“新陈代谢派”建筑师集体亮相的1970年大阪世界博览会上,他们连阿基格拉姆波普式(Archigram)的图纸表现也在博览会的各种设施中予以了实现。
如今中银胶囊大厦虽然已年久失修,关于是否需要拆除它的争论也一直都在。但在部分居民和日本建筑师的强烈支持下,大厦目前尚存于东京。一些居民甚至将自己的房间重新装修,作为Airbnb出租给游客。
参考资料:
[1] http://agontarz.com/portfolio/case-study-nakagin-capsule-tower/
[2]《日本现当代建筑寻踪》,有方
本文文字及编排版权归有方空间所有。图片版权归摄影师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电话:0755-86148369;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