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8889999
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认知神经科学国外PhD的申请、科研和国内就业前景如何?

你的位置: 首页 > 耀世资讯

认知神经科学国外PhD的申请、科研和国内就业前景如何?

2023-09-17 23:54:19

1.关于选校。世界高校专业排名最小单位到心理学或神经科学,而作为其子领域的认知神经科学没有准确的排名。如何寻找合适(排名较好,可提供funding)的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实验室?有什么推荐?

2.关于申请。本硕机械工程,硕士方向偏信号处理算法,申请认知神经科学PhD有多大难度?以及如何弥补?

3.关于科研。依硕士经验,入门前后对于某领域的认知截然不同(由于对领域细节方法、数据或研究现状有了更实际直观的认识),对于已有研究经验的认知神经科学的在读者,对于研究的前景和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真切的理解?对于该方向的兴趣有所变化吗?

4.关于国内就业。个人认识,国内认知科学PhD主要在高校任职,并且该方向偏冷门。认识是否有偏差,或有无其他就业途径?

5.关于书籍。有什么认知神经科学,尤其是计算认知神经科学的基础书籍推荐?

我重新整理一下思路,不按序回答。我的思维方式是,先确定认知神经科学是什么、为什么是你想要的,再考虑是否读研,再考虑依靠自己的背景应该怎么搞研究,再考虑依据背景和兴趣该如何读研。


关于认知神经科学的就业前景

我的实验室在美国,不了解国内,只能说推测国内过几年十几年后会达到美国类似情况。

的确,找教职是最正统的出路,但还有科学相关行业和企业界(industry)的很多可能性。

科学相关行业比如科学政策(政府部门工作)、科学编辑(比如CNS杂志的编辑呀,这个在国内可能坑比较少?但还是需要的)、科学大众传播(认知神经科学在这个行业天然有优势——用某种神秘的方法研究大众都关心的问题)。

企业界的可能性需要按你的科研技能来具体分析。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至少可以分两大类:实验和理论。实验分两种:生物实验和人的实验(偏心理学)。生物实验的出路不太了解,也许制药还有生物咨询行业总是需要;人类实验的就业企业可参照心理系博士生(消费调查什么的,需要用到你们的实验思想、统计知识),但比传统心理系的优势在于懂一些神经科学的研究手段,尤其是EEG什么的,现在有很多科技企业期望用一个插满电极的帽子解读人生的各种难题,相信这方面的方法论储备会有帮助。理论也就是偏计算和数学的,那就方便了,大量程序员、数据分析的工作都可转型,如果你的研究中使用了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的模型那就更好办了,至少这几年,在科研界和工业界对ML、AI的兴趣都很同步。


关于科研体验

对我来说,读了2年PhD后会更敏感于什么是好的研究。毕竟这个领域很容易搞个大新闻,但是标题之下其实难副的情况很常见。和物理之类的成熟学科相比,认知神经科学显著的特点是开放:不太可能全球50个实验室都试图解决同一个重大问题的情况(尽管外人认知中的科学家总是如此……对我在说刘慈欣的《朝闻道》),常常是50个实验室在解决50个问题,同时手里还握着500个问题。认识到哪些问题重要且可解决,我关心且别人会关心,这是科研中需要重点训练的。如果你只是希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不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很可能出现两种悲剧:或者费了很大劲却研究了一个很小的、不理解老师为何对此感兴趣的事情,产生挫败感;或者费了很大劲却根本什么都搞不出来,毕竟你的PI也可能不知道该干嘛最好(是的,顶级PI也会指错路)。


关于“我能申上嘛”

你的背景学科不是很重要。如前所述:认知神经科学是非常开放的领域,不同人有不同的擅长技能,最大化地应用就好了。当然神经科学、心理学、生物学是最常见的背景,但可能还有一半(至少在NYU是如此)人来自五花八门的数学、物理、统计、电子、计算机、工程……总的来说,有点数理背景,能编程能分析数据,就有核心生产力了。

至少是对申请美国PhD而言,相关实验室的科研经历非常重要。最能代表你能力的就是推荐信和已经发表的论文了。大部分美国申请者至少在本科都做了1-2项相关研究,很多人都有gap year在实验室里做RA的经历。往好的角度说,不管你背景是什么,如果有了扎实的科研经历,申请PhD总是可能的。


关于选校

题主问实验室其实是很正确的,在这么细分的领域,实验室比学校更有意义。实验室PI可能过几年就跳槽到其它学校了,但人还是这个人;funding通常也是根据实验室决定的,申请也常常是直接申请实验室,PI有很大决定权。所以基本的思路应该是多收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室名单,在此基础上再看哪个学校有比较多你感兴趣的人。

如何得到名单?我不想细讲名单(也许应该另开个问题),但这里分享一下方法论。我当时选校就是,直接问做这个的老师、资深博士后,在你感兴趣的领域有哪些实验室值得推荐。如果完全外行没有人可问?首先在这个情况下你恐怕就还没准备好要申请。当然我可以想象的方式还有(1)浏览一下你感兴趣的领域会议,主题演讲、panel都有哪些人,一般是大佬(2)从一些你感兴趣的实验室开始找,他们常见的合作者(paper co-author)有谁,博士生毕业后去了哪些实验室(一般博士后阶段都会去比较有名望的实验室;当然实验室这些未必最适合博士生)。这些也都是局域搜索了,肯定比不上在这个领域呆了很久的人视野更全面,所以还是更推荐我说的直接询问法。

因为只了解社会情感神经科学领域,所以来提供一点社会情感神经科学lab的信息。

socialaffectiveneuro.org



#2019.1.31更新计算社会情感神经科学lab的一些信息


compsan.org/affiliates.


这个网站列了一些在计算社会情感神经科学比较top的实验室的信息,包括大名鼎鼎的luck chang、Molly Crockett


想简单介绍一下Molly。她(目前为止)最重要的贡献应该是用计算模型的方法发现了人类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疼痛规避(harm aversion)。


这一听就是个既能夺人眼球、又好申fund的概念……有点致敬卡尼曼老爷子的损失规避(loss aversion)的意思……


所以疼痛规避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她发现,当人们可以通过电击别人来获得收益的时候,其实大多数人是不愿意这样干的……这种现象很好解释,我们人类毕竟还是要点脸的……


这还没完,基于疼痛规避,她还发现其实大多数人是超利他(hyperaltruistic)的!


这又是个乍听很中二的概念,感觉像小时候看《通灵王》里面的超占事略诀什么的……


超利他现象,指的是大多数人会把别人的疼痛,看得比自己的疼痛更重要。


自己利益总是大于他人利益的,这大家都心照不宣。但Molly小姐姐通过结合精巧的实验设计和计算模型的方法发现,和降低自己的疼痛相比,人们甚至愿意花更多钱,去降低另一个人的疼痛!另外,如果要增加自己和他人的疼痛的话,和增加自己的疼痛相比,人们认为应该给另一个更多钱作为补偿!


Amazing……


彩虹屁吹完了……最后就再附上Molley课题组的网站吧

crockettlab.org/

香港大学语言与脑实验室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sions.cn/director_detai

清北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最喜欢这个】

cls.edu.cn/

cls.pku.edu.cn:8080/ind

深圳大学-认知神经科学

ehall.szu.edu.cn/gsapp/

cls.pku.edu.cn:8080/ind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brain.bnu.edu.cn/

复旦大学-脑科学(偏医学)

iobs.fudan.edu.cn/

华东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隶属上海市脑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

icn.ecnu.edu.cn/

上海市脑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

brain.ecnu.edu.cn/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玉沙路58号  电话:0898-66889888  手机:18888889999
Copyright © 2012-2018 首页-耀世娱乐-耀世注册站 ICP备案编:琼ICP备88889999号 

平台注册入口